組織行為學

2014-11-11 組織

展示量: 9701




  組織行為學是研究在組織中以及組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人們從事工作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反應規律性的科學。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及其客觀規律,提高管理人員預測、引導和控制人的行為的能力,以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科學。

  組織行為學綜合運用了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生理學、生物學,還有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有關人的行為的知識與理論,來研究一定組織中的人的行為規律。

  組織行為學關心人們在組織中做什么,這種行為如何影響組織的績效。因為組織行為學特別關注與就業有關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將會發現這一領域強調的是與工作崗位、缺勤、員工流動、生產率、績效和管理有關的行為。

  人們對于構成組織行為學主題領域的成分或題目的看法越來越趨于一致。雖然還有孰輕孰重的大量爭論,但人們對于組織行為學研究的核心題目基本上達成了共識,這些題目包括激勵、領導行為和權威、人際溝通、群體結構與過程、學習、態度形成與知覺、變革過程、沖突、工作設計、工作壓力。

  組織的內部結構可以解釋和預測員工的行為。也就是說,除了個體和群體因素之外,員工所屬組織的結構關系對員工的態度和行為具有重要影響。組織結構對員工行為和態度具有影響的根據是什么?很明顯,組織結構有助于減少不確定性,明確工作內容,澄清員工所關心的問題,曾有風險投資公司的員工提出的"我應該做什么?""怎樣做?""我向誰匯報工作?""如果我有問題,去找誰來幫我?"解決這類問題,就對員工的態度產生了影響,并激勵他們提高工作績效。

  當然,組織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著員工的所作所作為。例如,如果組織的正規化、專門化程度很高,命令鏈很牢固,授權程度較低,控制跨度較窄,員工的自主性就較小,這種組織控制嚴格,員工行為的變化范圍很??;相反,如果組織的專門化、正規化程度較低,控制跨度較寬,能給員工提供較大的活動自由,員工的活動內容相對也就豐富得多。決策、規模、技術、環境決定著組織的結構類型。

  為簡潔起見,我們可把組織結構設計分為兩種:機械模型和有機模型。組織結構對員工工作績效和滿意度的影響與員工的個人喜好有關,受個體差異的調節。

  組織行為學是在管理科學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管理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它是人類社會有序發展組織行為學書籍的推動力。管理是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盡管管理活動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我們大家知道1911年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管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人是管理的主體,也是管理的對象,研究人的行為規律便成為管理學的重要內容。社會的進步促使組織中的管理者必須重視對人的經營管理,組織管理學、人事管理學這些管理學的分支越來越顯示出在管理體系中的地位,組織行為學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多學科、多層次相交叉的邊緣性學科,又是具有兩重性和應用性的學科。邊緣性表現為多學科相交叉性和多層次相交切性;兩重性表現為組織行為學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應用性表現為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聯系組織管理者工作實際,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組織的工作績效。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7005139號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2005|小少呦萝粉国产|国产大神背着在线播放